船企轉型升級應該加快信息化步伐
2013-01-10 16:21:47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立志于打贏轉型升級這一仗的船舶制造企業必須把轉型升級與信息化同步考慮。信息化已經在推動社會發生深刻變革:智能手機顛覆了手機行業的格局;網上書店擊垮了實體書店;電子商務也正在蠶食百貨商場的市場。當前,國內業務流程比較簡短且清晰的行業已經被信息化這股浪潮攪得“天翻地覆”,沒有成功轉型的企業正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而抓住機遇成功轉型的企業開始品嘗著“新出爐的市場蛋糕”。國內船舶制造業由于行業特點和業務流程相對較長,尚未大范圍地進行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業務流程改造。但歷史發展的趨勢不會變,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遠超過以往任何一種技術,這一速度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信息化推動船舶制造業格局的重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事實。
《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要“堅持把推進兩化融合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不但可以幫助船舶制造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建造更高性能的船舶,也可提升企業更快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幫助企業改善與環境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自身的固有特點能使建設服務型船舶制造業的目標變為可能。
眾所周知,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是信息化的特長,能夠提高企業了解客戶需求的能力。從目前市場的發展態勢看,“新的客戶需求”正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越早、越準確地了解到客戶新需求的企業,越能迅速調用各種資源,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在競爭中占到先機。船舶制造企業的生產活動是有“節奏”的,但是客戶新需求出現的時機并不一定會與企業現有的“節奏”合拍。隨著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和企業產量的增加,傳統的生產管理方式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的產品生產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要使二者取得平衡的關鍵在于企業計劃、調度等管理能力,其核心即為信息處理。目前已有很多船舶企業通過信息化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案,以上海外高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為例,SEM造船企業管理系統的應用使其成為了中國造船企業的效率標桿。
考慮到今后的市場環境變化,僅了解并滿足客戶目前的需求尚且不夠。引導客戶產生新需求的能力將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基本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要求企業從了解現在的客戶拓展到了解客戶的發展歷史、所處的外部環境、競爭對手等全方位的情況。這些基礎性工作涉及大量數據、信息和知識的處理,而這正是信息化的特長。
同時,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戰略聯盟,即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通常來說,一條產業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和利潤分配模式,作為其中的一員,如果想有所作為,必須培養主導產業鏈、引導產業鏈、與上下游企業實現共贏的能力,必須依靠信息系統這一有效工具。信息系統可以使產業鏈上各企業間的協作更為有效,而誰搭建了信息系統的初始框架,之后的信息化建設通常會在這一框架下完成。因此,船舶制造企業如果主導了產業鏈信息系統的建設,就能掌握產業鏈的主導權。
當然,依靠信息系統在產業鏈上占據主導權,并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船舶制造企業要掌握主導權,還要依靠對產業鏈上各企業的服務能力,依靠能使其他企業通過與自身合作獲得更高收益的能力,依靠能使合作企業更清晰地看到發展前景的能力,讓其他企業認同其所主導的產業鏈的宗旨、價值觀、愿景和目標。
轉型升級之路如今已在船舶制造企業面前鋪開,只有看清道路的企業才能順利走到彼岸。信息化作為其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船企必須依賴它才能在這場競爭中走在前列。